Rabu, 16 Mei 2018

河南周口:伏羲故都,老子故里,有「華夏先驅、九州聖跡」的美譽

 
 
 
 
 
周口

周口市位於中國河南省東南部,地處沙河、潁河、賈魯河交匯處。當地居民以漢族為主,母語為河南話。周口是伏羲故都,老子故里,有「華夏先驅、九州聖跡」的美譽,被中華全國伏羲文化研究會譽為「中華文化發祥的重地」。周口地貌特點是大平小不平。「葉氏莊園」,典型的「馬鞍型建築」,是當年顯赫一時的商界巨賈葉海榮的宅子,保存至今,只剩了這一處2晉的院落,但古老的韻味,每一處建築設計的美妙任然完好的保存下來。

袁世凱故居 袁世凱故居位於今項城市東南17公里處的王明口鄉袁寨村,清咸豐八年(1858年)始建,近代初告竣,歷時50餘年,是典型的晚清地主莊園式建築。舊居整體按中、東、西三軸線布局,分東、西三級縱深院落,且院落幽曲相連,形成一片完整且別具風格的建築群。建築群由傳統磚瓦、木材、白灰等建築材料構成,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特色。房屋頂脊之處,皆有獅、虎、豹、馬、猴等磚雕,四角挑檐高聳,飾有龍紋獸尖、直指蒼穹,氣勢恢宏。

明道宮 明道宮,位於河南鹿邑縣城東部,始建於漢,興於唐天寶年間。距老子出生地10華里,老子晚年曾經在這裡講學,後百姓傳說老子於此處騎青牛飛升成仙。明道宮內的老君台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,始建於唐朝天寶二年,台高13米,是一座以古代大磚構築,由14個平面圍成的高壇形古建築。由「伊人宛在坊」,「升仙橋」、「猶龍堤」、「迎禧殿」、「玄元殿」、「享殿」、「升仙台」、等建築組成,規模宏大,構築嚴謹,內涵豐富。

周口關帝廟 關帝廟古建築群為仿宮殿式,布局嚴謹,巍峨壯觀,裝飾富麗,工藝精湛。山門、鐵旗杆、饗殿、大殿、戲樓、拜殿、春秋閣由南向北,依次建於中軸線上;藥王殿、灶君殿並東廊房,財神殿,酒仙殿並西廊房輝映於前院左右;東西看樓、東西廡殿建於中院兩側;老君殿、馬王殿、瘟神殿居於東偏;僧舍客房則位於西院。是全國關帝廟建築中規模較大,石雕、木雕雕刻藝術價值最高,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建築群。

鹿邑太清宮 太清宮位於鹿邑縣城東5公里,是我國古代傑出思想家、道家派創始人老子的誕生地,舊名厲鄉曲仁里。老子,姓李名耳,字伯陽,諡號聃。生於春秋末年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,即今鹿邑縣太清宮鄉。太清,道家渭天道,亦謂天空,傳為神仙居住,道教常用以名其宮觀。建於東漢的太清宮,初名老子廟,唐朝時因李淵尊老子為始祖,改名為太清宮,於是就成了唐朝的皇家廟,是歷朝歷代祭祀老子的地方。道教成立後,尊老子為教主,太清宮又成了道教祖庭,成了道教徒心目中的聖地。

太昊伏羲陵 太昊陵是中國十八大名陵之一,因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,其陵墓被譽為天下第一陵。太昊伏羲陵占地875畝,規模宏大,肅穆莊嚴,始建於春秋,增制於盛唐,完善於明清,歲月3000年,歷代帝王52次御祭,建國伊始至今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親筆題詞留念和詠嘆。建於春秋,增制於盛唐,完善於明清,歲月3000年,歷代帝王52次御祭。傳說是「人祖」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長眠的地方,歷來被稱為「天下第一皇朝祖聖地。

https://kknews.cc/history/y2k5l2j.html

太昊伏羲陵,感受一下歷史文化的氣息



關帝廟古建築群為仿宮殿式,布局嚴謹,巍峨壯觀,裝飾富麗,工藝精湛。山門、鐵旗杆、饗殿、大殿、戲樓、拜殿、春秋閣由南向北,依次建於中軸線上;藥王殿、灶君殿並東廊房,財神殿,酒仙殿並西廊房輝映於前院左右;東西看樓、東西廡殿建於中院兩側;老君殿、馬王殿、瘟神殿居於東偏;僧舍客房則位於西院。是全國關帝廟建築中規模較大,石雕、木雕雕刻藝術價值最高,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建築群。

太清宮位於鹿邑縣城東5公里,是我國古代傑出思想家、道家派創始人老子的誕生地,舊名厲鄉曲仁里。老子,姓李名耳,字伯陽,諡號聃。生於春秋末年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,即今鹿邑縣太清宮鄉。太清,道家渭天道,亦謂天空,傳為神仙居住,道教常用以名其宮觀。

太昊陵是中國十八大名陵之一,4A級景區,因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,其陵墓被譽為天下第一陵。太昊伏羲陵占地875畝,規模宏大,肅穆莊嚴,始建於春秋,增制於盛唐,完善於明清,歲月3000年,歷代帝王52次御祭,建國伊始至今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親筆題詞留念和詠嘆。

太昊陵,即「三皇之首」太昊伏羲氏的陵廟,位於河南省淮陽縣羲皇故都風景名勝區,毗鄰風景秀麗的萬畝龍湖。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,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中國十八大名陵之一。太昊陵是紀念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的大型陵廟,因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,其陵墓被譽為天下第一陵。太昊伏羲陵占地875畝,規模宏大,肅穆莊嚴。[1] 始建於春秋,增制於盛唐,完善於明清,歲月3000年,歷代帝王52次御祭。傳說是「人祖」

太昊陵是中國十八大名陵之一,4A級景區,因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,其陵墓被譽為天下第一陵。

https://kknews.cc/history/gbkmvgy.html